中篇报告文学《云端路口》(3)——云雾中的守洞人
发布日期:2022-10-02 发布来源:唐遥岑 阅读量:10,524次云雾中的守洞人
G5 1998km
“欢迎雅西“大记者”,把我们的故事写出去让大家也了解了解我们!”
——泥巴山隧道执勤大队队长凌卫。
雅西高速公路泥巴山隧道全长10公里,建成当年在川内是最长的隧道。随着雅康高速公路二郎神隧道(13.459公里)和巴陕高速的米仓山隧道(13.81公里)相继建设成,泥巴山隧道长度不再是川内之最,但它依然是雅西人心中的骄傲,因为,正是打通泥巴山隧道积累了经验技术,二郎山和米仓山的贯通才有了保证。
几年前,参观施工期的米仓山隧道口,二娃请教施工队的工程师,工程师一听二娃的口音便知道二娃是雅安人。二娃很好奇,为何他能准确分辨二娃的口音?工程师骄傲地回答:“我在雅安待了几年,对雅安口音非常熟悉。泥巴山隧道是我们打通的,后来又打通了二郎山隧道,现在来打通米仓山……”
看看,泥巴山隧道算得上后两个长隧道的长辈嘛。
小时候,雅安只有一条成雅高速。二娃过年跟长辈去汉源探亲,清早六点就得起床,赶最早一趟车。从雨城区出发走国道108线,沿途经过对岩、八步、观化等乡镇。再走盘山路翻越麂子岗到达荥经。过了荥经不久,又要翻越更陡,弯道更多更急的泥巴山。人坐在车上摇来晃去,呕吐连连,人脸撞窗,臭气熏天。虽然,泥巴山原始风景绚丽多姿,窗外还能见野鸡、猴子等动物身影,但车上的人早已失了观赏的心情。一路艰难,司机也颇为谨慎,开得缓慢。等到了汉源已经是中午一点。车上吐了和没吐的人都已经腹中空空。
曾经,一首《蜀道难》流传百世,多少小说、轶闻提到西南十万大山都是神秘、艰险的存在。这些年,四川的高速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山区高速一条接一条建成,蜀道变通途渐渐深入人心。可在十年前,“天路”“云端高速”这些美名只有归雅西高速一家所有。
车行雅西,一路坦荡。过了荥经收费站,便开始了爬升之旅,一座座桥梁横跨在峡谷之间,一个个隧道连通着山的两边。望向窗外,群山环绕,仙气飞腾,河流在百尺之下奔腾,鲜花在路边灿烂。阳光从天空洒下,有些被云彩遮蔽,让山的颜色有了冷暖之分。远方的山巅有不化的积雪,近处找不到世俗的人烟。这一切仿佛是假象,又像一幅山水画摊开在天地间,人在车中,车在画中。
泥巴山的风景惊艳了世界。它横卧在成都平原至安宁河谷地之间,成为天然的分水岭。北坡雨水充沛,山林茂密,冬季冰雪,夏日暴雨。南坡夏夜干爽,气候宜人,冬日暖阳,瓜甜果香。一山之隔两重天,唯有铁汉在此间。泥巴山隧道大队的男儿们驻扎在隧道两端,年复一年。用他们的话说,“在这里上班,等于修仙。”
想到这里,二娃加快油门,往泥巴山大队的驻地赶去……
9月7日,地震后两天。泥巴山静静地俯视着腰间的空地,一个小岗亭孤零零站在那里,享受着夕阳余晖的惬意。随着窗外两声汽车喇叭响起,何鹏从岗亭里走出,伸了个懒腰。泥巴山隧道两端分别设立了岗亭,24小时轮班值守,方便隧道内有紧急情况时快速封闭洞口,不再让其他车辆进入。岗亭边红色的消防摩托打着盹儿,也被喇叭声惊醒,原来是换班吃饭的人来了。
“今天吃啥?”何鹏有点饿了。
“猪蹄炖白豆!”队友“滋”了下嘴,“还可以,给你留得多。”
从岗亭回驻地要穿过土山岗停车区绕行。正当何鹏满怀憧憬着“猪蹄炖白豆”的时候,停车区里前面几个蓝色制服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何鹏见这几人背上写着“蓝天救援队”的字样,赶紧停车询问情况。
“请问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?”何鹏边走过去边喊。
“我们是去石棉救灾的,车没油了,前面三个服务区都没加到柴油。”救援队里一位看起来像指挥的人很着急。
“这样,我们驻地有油桶,我们去前方小镇的加油站买油。”当机立断,何鹏想到驻地厨房有个柴油桶。
“行,那感谢了。”“指挥”做出安排,“留两个人看着物资,我去加油。”
巡逻车疾驰在高速上,很快就到了泥巴山隧道大队北坡驻地。何鹏跳下车,冲进厨房:“油桶呢?油桶呢?”
食堂阿姨正在收拾残羹剩饭,见何鹏冲进来被吓了一跳:“哎呀,惊风火扯的,油桶在背后。”说着指向厨房外面。
何鹏又跳出去,找到油桶,抱着油桶就往巡逻车跑。
“你还吃不吃饭了?我要收拾好回家了!”食堂阿姨追出厨房。
“不管我,你走你的。我有任务!”何鹏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楼道口。
“哎,天都要黑了.”阿姨叹口气,回身继续打扫厨房。
队长办公室的门打开,大队长凌卫伸出头,“啥情况,刚才哪个在吼?”
把油桶放在后备厢,何鹏拉着“指挥”往九襄镇开去。此时,何鹏才给大队长打电话汇报情况,随即和“指挥”各自分享起自己的工作来。在从“指挥”口里得知灾区的一些情况后,巡逻车飞快地向九襄镇冲去。
一去一回,天色暗了。满满的柴油咕咚咕咚地流进“蓝天救援队”的皮卡车,男人之间不需要过多言语,一句感谢后,救援队往石棉继续挺进。
何鹏回到驻地,大队长凌卫已经等在门口,“饭我给你热好了,干得漂亮。”
二娃开车追到泥巴山隧道大队北坡驻地,依旧没发现护送队伍的踪影。索性方向盘一拐,把车停在了站房前。
站房修建在山边,背靠着大山。楼道里安安静静,二娃从一楼转到三楼天台,空无一人。
二娃想这些人去哪了?他稍微喊了两声,却没人回应。回到一楼,见大队长办公室开着,看样子走得急来不及关门。隐约听见楼道里回响起锅铲的声音,二娃寻着声音找到了厨房。
“嬢嬢,凌卫他们呢?”二娃看见食堂阿姨正在炒菜。
“他们刚才出去了,其他人在洞口值班。”阿姨停下锅铲,见这小伙子身上着路安制服和反光背心,便放下戒心继续炒菜。
“你去办公室等他们嘛,快吃饭了,都要回来。”阿姨给二娃支招。
没过多久,楼外有了人声,守洞口的队员们换班回来吃饭了。见二娃坐在办公室,都好奇地围过来问这问那。二娃说要采访他们,他们又害羞地躲回寝室。等到阿姨喊着开饭,才来招呼二娃共享午餐,今天吃笋子炒肉。饭中闲聊,二娃得知大队长凌卫带队护送“航空煤油”车去了。
等到凌卫回来,已经是中午一点。凌卫,四川高速系统的“十佳青年”获得者,退伍军人。他回办公室和二娃碰头的那一刻,完全符合二娃对“大头兵”的想象。大光头,憨厚脸,说话震耳,却又不失幽默。
得知二娃的来意后,凌卫刚开始还比较拘谨,说到震后任务也像在汇报工作。
“那天我在办公室,突然就摇起来了。当时,我听见这背后的山在轰轰巨响,我赶紧招呼队员们跑出去。”凌卫描述着地震时的惊险。
“然后呢?”二娃记录着。
“然后就该干啥干啥,我们都习惯了,地震一停,立即组织上路排查隐患,尤其是我们的泥巴山隧道。”
“还好,没问题,给领导报了“平安”后,就开始保通呗。”凌卫已经组织不出什么语言了,两只手互相扣着。
“就完了?”二娃还想挖掘点故事,“那天不是帮蓝天救援队加油吗?”
“嗯……我给何鹏打电话,让他给你讲。”凌卫掏出了电话。
凌卫把电话调成免提,和二娃一起,听何鹏简单地讲着“加油”的故事,某些情节还是在二娃的引导下才能讲出来。
“你看这样行了不?”凌卫问二娃。
“实话讲,我这次来采访,并不是要回去写简报。如果我这样写给外面的人看,人家也无法理解我们这群人到底什么样?”二娃对采访内容并不是很满意。
听到“要写给外面的人看”这句,凌卫眼里有了期待。
他把凳子往前挪了挪,好让自己端正地坐着,神态严肃了起来,曾经军人的气质又拿了出来。“我也实话讲,我也不喜欢那些简报……你来了就好了,把我们的故事写出去让大家看看!”
二娃心里一惊,眼前这个汉子是怎么了?态度怎么就大转变了?
“你是知道的,每年泥巴山下雪。无论什么时间,只要上路除冰除雪,我们哪次含糊过?半夜两点除一次,五点雪堆起来,我们二话不说又去撒融雪剂铲雪。山上风那么大,气温在零下好几度,全靠我们自己扛着。结果呢?外界根本不知道是谁在除雪,其实真正辛苦的是我们。”凌卫情绪激动起来。
“隧道里有事故,第一时间洞口封控的是我们,后方摆控的是我们,拖车是我们,最后清场还是我们。领导说,你们干了事,现场要拍照片,还要拍好看,回来要写简报,要写精彩。我说老实话,我们都是粗人,现场本来就紧张,注意力全放在怎么把任务完成好,平时又没谁学习过摄影、写作。咋个整嘛?”一丝无奈从凌卫的话语里流露。
“也是,搞宣传,应该有个人专门拍。”二娃说。
“以前我在部队,有叫“通讯员”这个职位的,他专门在我们执行任务的时候就在一旁干这些。你看部队的通讯写出来就比我们好。”回忆起部队生活,凌卫满脸向往,眼睛发亮。
“我们有内业。哈哈”二娃想到。
“内业不行,内业每天也忙,各种文件报送,没时间跟我们去现场。”
“内宣和外宣确实不一样的。”二娃表示认同。
“每次外面的团队来拍我们路上风景,他们根本不知道腊八斤大桥几点钟最漂亮,只有我们这些天天从那里巡逻才晓得!”说到这里,凌卫露出了自豪的笑容,瞬间又转为苦恼,“可惜,我们又不会玩摄影。”
“我们守在这里,每天除了巡逻执勤,还要肩负初级消防任务,进行消防相关训练。”凌卫边说边指着墙上挂的照片。照片上凌卫和小伙子们身穿消防服,笔挺地站在站房前。
“除了食堂阿姨和内业,一群大男人,每天你看我,我看你,离县城又远,生活很单调。”凌卫把烟给二娃发起。
“深山老林,最大的问题是枯燥。待不住的,辞职走了。能留下来的都是有耐心的人。甚至于外面的人听说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班,要么以为是收费员,要么以为是交警,根本不晓得还有我们这种队伍的存在!”
“嗯,嗯!”二娃在笔记本上记录着。
“好了,牢骚发完了,哈哈哈,不晓得你满意不?”凌卫又递了支烟给二娃。
“英雄所见略同。”二娃合上本子。“等会儿我要去石棉,还不知道那边的情况。”
“泥巴山的老队长刘吉刚在石棉路安,你去找他。”凌卫赶忙提醒。
“老刘。磕翘昧,有他在我放心。”二娃很高兴。
二娃走出站房的时候,太阳正照耀在高速路上。凌卫把二娃送到汽车旁,叮嘱着出去合道时候小心点,观察好后方来车。
“放心,你忘了我也是高速公路的人?”二娃笑道。
此刻,两个队员抱着被单垫子走出站房,其中一个说:“看哇,我就说要出太阳,赶快晒一下。”
二娃问凌卫:“他们干嘛?”
凌卫说:“我们山上潮湿,哪怕是夏天,都要用电热毯烘烤了被子才能睡觉,只要出太阳,大家就抽空晒一晒。”
穿过泥巴山隧道,二娃除了赞叹开凿隧道的技术精妙,也充满了对这条高速默默付出的人的敬意。泥巴山隧道执勤大队坚守穿越大山的隧道,用枯燥、耐心给自己的人生选择一份答案,给云海山川一份情书。他们不怕苦,但渴望被了解。
泥巴山这边的故事平凡而细腻,泥巴山那边,离灾区更近的高速人故事会不会跌宕起伏呢?
一道白光从前方袭来,出了隧道就是九襄,石棉不远了。